05-08
2024
「中国版lululemon」?新锐品牌JU ACTIVE来势汹汹!首日业绩破30万! 火爆的运动市场还有多少想象空间?新锐品牌JU ACTIVE的异军突起讲出了新的增长故事。 8000+人次,开业前三日突破45万销售额,4月12日,运动瑜伽品牌JU ACTIVE全国首店于杭州in77一开业,就展现出品牌超强的吸客能力。 引爆杭州in77的这个新锐品牌背后,站着一位年轻创业者——黄皓锐。在他看来,今天的成绩只是一个开始,国内的运动瑜伽市场有着激动人心巨大的潜力。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我国现存瑜伽服相关企业已超4000家。然而在这条热闹的赛道中,能够拓展线下零售的连锁规模化的品牌并不多见,本土发展而起的MAIA ACTIVE在规模上还未形成影响力。这让JU ACTIVE更有机会发挥优势,跻身这一充满机遇的赛道。 锁定线下快速布局,JU ACTIVE的线下扩张来势汹汹。继4月12日首店落位杭州潮流购物中心——in77之后,还释放出了5月10余家新店的开业信息,一气呵成地进驻西安赛格、郑州丹尼斯大卫城、武汉万象城、温州万象城、成都万象城、重庆来福士等标杆商业,一举成为瑜伽服品类的最大黑马。 正如小米汽车,虽然来得晚,但透过更成熟的技术产品和渠道优势,实现反超。JU ACTIVE从瑜伽服切入、打造多场景穿着的运动生活方式品牌,凭借差异化的品牌竞争力和线下渠道能力,异军突起,与国外品牌共竞技,中国运动瑜伽市场将进入更为猛烈的角逐时代。 从瑜伽到生活方式 讲出运动品牌新故事 “舒适的运动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每个人都有享受运动的权利。”这是黄皓锐创立JU ACTIVE的初衷。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黄皓锐,在美国求学期间因滑雪受伤,在康复治疗中接触了瑜伽和普拉提,热爱运动的他与其他瑜伽练习者一样,开始入坑瑜伽类服饰。 因为自己多次网购失败,lululemon的购买决策成本又有点高,他萌生了自己做一条瑜伽裤的想法。与此同时,一股新的轻运动风潮也正在人们身边悄然兴起。 Expert Market Research发布的《2024-2032年全球瑜伽市场报告及预测》指出,2023年全球瑜伽市场规模估值1154.3亿美元,预计2024年至2032年期间将以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507.0亿美元。国内的轻运动风潮也随之而起,如今在小红书平台,“瑜伽”的相关笔记达到了841+万篇。 值得注意的是,在500多亿市场规模的瑜伽服赛道,大多数品牌做的是中高端人群的生意,却忽视了大众需求。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63%的女性消费者接受健身服上衣单价范围为100-500元;71%的女性消费者接受健身服裤子单价范围在100-500元之间。 价格因素之外,对瑜伽爱好者来说,舒适的细节更加关键。一位瑜伽老师介绍,因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汗,贴身衣物难免会滋生细菌和味道,频繁洗涤考验着瑜伽服饰的品质,而且她经常看到学员们穿的一些款式容易卷边。 这些痛点黄皓锐也深有体会,针对切实的需求,他研发了一款“抗菌又不粘毛,同时还能提臀”的瑜伽裤——JU ACTIVE“体雕裤”。 面料上,全裤采用5A抗菌技术,常见的细菌抑菌率达95%以上,为满足不同身高的消费者需求,“随心裁”的裤脚设计可以自己在家 DIY 长短,解决了消费者对于瑜伽裤“七分、九分,全长”傻傻分不清楚的苦恼。 在裤型设计上,黄皓锐也颇费心思:“我自己试穿之外,还做了很多市场调研,询问周边练瑜伽的朋友,尤其是女性练习者的意见。她们既希望瑜伽裤在腰腹部有一定的支撑度,又希望体感舒适自如没有束缚感。”怎样达到这个平衡,是他和设计团队反复试验的目标。 最终,这款“体雕裤”的腰部采用点胶贴合工艺,臀部使用3D冲模及液态氨纶定向塑型,以及一条贯穿腰部的M型提臀线而成。其中,这条M型提臀线更是品牌正在申请的专利设计。 这条瑜伽裤的诞生和收到的良好反馈,让黄皓锐更坚定了要做一个用心打造好产品的运动生活方式品牌,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运动的快乐。 “我们在行业深耕多年,国内外拥有4家工厂。”在小单快反的高效供应链之下,JU ACTIVE能够更为敏锐察觉市场走向,做到及时响应,价格方面也更具优势。 始于瑜伽,不止瑜伽,是黄皓锐对品牌发展历程的总结。在供应链实力基础上,JU ACTIVE从瑜伽、跑训,轻户外,城市出行四大核心品类出发,逐渐构筑起一个涵盖运动生活方式全场景的品牌。 与消费者直接链接 押注线下运动瑜伽市场 行业竞争白热化时期,如何突出重围?从JU ACTIVE的策略布局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新锐品牌的生命力所在。 随着轻运动市场爆发,运动瑜伽品牌已经成为商业地产争相引进的新宠,能够做出差异化的新品牌更受欢迎。 然而,国内新兴品牌大多数还在聚焦线上渠道,线下市场空白依旧存在。赢商大数据监测,在全国1-4线城市中的24个城市5万方以上的5000多个购物中心,lululemon、MAIA ACTIVE等瑜伽服相关品牌的门店数量总和不到200家,对比其他运动品牌,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 “对比一个商场里拥有10多个传统女装品牌,很多商场现在还没有瑜伽服品牌。”黄皓锐敏锐地察觉到女性运动生活方式品牌在商场的空缺。于是,JU ACTIVE一改其他品牌从线上起步的模式,将精力聚焦于线下市场,全国首店选址于杭州in77。 一定程度上,JU ACTIVE入驻杭州in77,不仅提升了场内运动生活理念品牌的丰富度,也拉近了与运动消费圈层的距离。杭州in77店开业当日,JU ACTIVE举行的“一起猛生长”开业活动为商场带来了5000+人次的运动爱好者。 在门店风格上,JU ACTIVE更突出运动属性,以不同运动场景为出发点,在店内陈列出高颜值、更具场景体验的功能区,凸显了品牌的简约与舒适。 “瑜伽服这类产品,实际的触摸、试穿体验很重要,线下空间是品牌与消费者链接的纽带。”在黄皓锐看来,商业的本质在于人与场的链接,线下门店不只是提供了消费空间,更多的是沉淀品牌影响力,是品牌更为直接与消费者亲密互动,这份亲密度线上渠道无法替代。 JU ACTIVE认为,对运动品牌而言,要让消费者成为忠实客户,社交媒体上KOL的矩阵式打法是品牌快速成长的关键策略之一。利用品牌大使这一概念,JU ACTIVE与健身和瑜伽教练合作,通过每月以不同主题活动形式输出品牌理念,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同时,为加深在消费者心中关于JU ACTIVE 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在杭州in77店开业当日,JU ACTIVE结合线上线下渠道,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互动体验的“运动嘉年华”: 线上,通过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视频号等平台和媒体,形成900万曝光量; 线下,不仅吸引100多位博主到店打卡,也分别设置了360环拍、动感单车、挑战30秒、大力出奇迹、“幸运之星”猜拳游戏等一系列运动体验空间,让消费者在互动中感受到不同运动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 抢占标杆商业项目 计划今年开出50家门店 相比其他新品牌,JU ACTIVE在线下渠道布局方面的速度可以说是“狂飙”。除了全国首店外,在5月,JU ACTIVE还将有10余家新店开业。 具体来看,其渠道策略与一些新兴品牌的差异在于,JU ACTIVE计划在短时间内快速抢占高线城市,凭借先发优势,积累用户资源,形成品牌理念的传播。 “过去的很多运动瑜伽品牌可能在成立几年后才加速开店,但现在市场教育已经相对成熟,中国的供应链技术和面料技术足够支撑本土瑜伽服品牌去扩张,这就意味着,谁抢占先机,谁就有可能先成为那个‘领头羊’。”黄皓锐说。 接下来,JU ACTIVE还将不断扩增门店数量,在2024年年底前增加至50家,将陆续进驻上海、广州、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在扩张过程中,JU ACTIVE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构建舒适的运动生活方式。一方面,在进驻商场的过程中,联合商场,打造不同形式和主题的运动体验活动,邀请品牌大使,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瑜伽达人、运动爱好者等一同参与。 另一方面,JU ACTIVE将加强跨界共创,与瑜伽馆等品牌合作,聚焦目标客群,打通用户的运动场景体验。 “我们刚开始觉得这件事情不太可能,现在看来有着100%的上升性。”黄皓锐表示,虽然JU ACTIVE是新锐品牌,但在产品、渠道能力方面已经颇具实力,凭借覆盖全运动场景的产品线,JU ACTIVE大力快速拓店,弥补线下瑜伽服品牌空缺。 国内运动瑜伽市场的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全民运动风潮还在逐渐为市场加热,在购物中心品牌的进驻名单上,JU ACTIVE作为新入局者势如破竹,为运动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中服网)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8
2024
"湖北村"70%的服装人返乡,广州服装产业会被湖北替代吗? 近年来,受原材料、用工成本、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不少沿海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与此同时,大量湖北服装人返乡,湖北能否抓住这波机遇?湖北的服装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广州“湖北村”70%服装人返乡 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广东产业政策调整等原因,大量湖北籍技术工人返乡。据广东省湖北商会服饰时尚产业协会反馈,在粤“湖北村”从事服装加工的人员约30万人,当时约有70%的人员返回湖北。有关专家预测,预计“湖北村”30万人中有60%将留在湖北就业。 抓住机遇,副省长牵头发展 技术工人的回迁为湖北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对此,湖北省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各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举措。更是由副省长亲自牵头,推动服装产业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湖北纺织服装产业机遇大于挑战。”湖北省副省长盛阅春表示,湖北已把纺织服装产业列入9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6亿元,居全国第5位。 存在短板但产业优势也很明显 客观而言,相比沿海省份,湖北服装产业存在短板。劳动力方面,沿海省份的高收入对高素质技术工人更具吸引力,与湖北形成明显的人才竞争;产业链方面,湖北缺乏印染等链上加工企业以及面辅料等供应企业,尤其缺乏头部企业,产业链条仍不完整;区位和市场方面,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在跨境电商等领域更具比较优势。 不过,湖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也存在不少优势。从产业基础看,服装产业是湖北的传统优势产业,体系完备、门类齐全,武汉曾长期是华中地区最大纺织工业中心。从品牌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汉正街为发源地,爱帝、红人、猫人等一批汉派服装品牌在全国打响名号,与杭派、粤派鼎足而立,“潜江裁缝”也是湖北的金字招牌。从交通条件看,湖北处于我国经济菱形结构的几何中心,长江穿流而过,东西、南北骨干交通线在武汉交会,鄂州花湖机场这一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已开通运营。这些优势都是湖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底气。 “以发展眼光看,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表示,如今,沿海地区用地、用工等成本都比过去增长不少,而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 政策支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为抓住、抓好产业工人回流家乡的契机,湖北省发布了《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为了更好的发展服装产业,避免同质化、低端化竞争,湖北开始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让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产业特色。 武汉作为省会城市,交通便利,人才众多,在服装设计、商品交易、科研创新等方面优势突出,便在功能性面料、新型服装面料等纺织品研发以及服装直播上面下功夫,如今汉口北服装城直播基地,已经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汉派服装供应链聚集地。 荆州童装成为当地发力服装产业的重要领域。为了发挥在婴童服装领域的传统优势,当地还打造了金色童年小镇。 “潜江裁缝”是全国十大劳务品牌,在服装代加工方面,潜江的生产企业与多个服饰品牌有合作;仙桃的女裤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中国女裤名镇毛嘴镇坐落于此;天门则希望在电商领域深入发展。 由此形成了“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汉川市、“中国婴童装名镇”岑河镇、“中国女裤名镇”毛嘴镇、“中国服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天门市,等一批产业名城名镇。 一系列的举措和行动证明了湖北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的决心,但不少服装老板并非完全从沿海城市撤出,仍然在当地保留着自己的厂房和工人,沿海地区的一些比较优势是湖北目前急需补齐的短板。 服装人,你看好湖北服装产业的发展吗? (文章来源:大耀纺织)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8
2024
城中村制衣厂迟来的“爆单”:工人难招、产业转移 与往年相比,今年城中村制衣厂的旺季来得略微迟了些,眼下很多制衣厂加工订单生意火爆,而让大家颇为发愁的是熟练工人难招,这背后是城中村内制衣厂的梯次转移,很多工厂搬迁到了外地乃至湖北地区,工人也随之迁徙。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做了十几年服装销售生意的湖北人黎刚很难相信,在制衣厂林立的广州城中村内,找服装加工厂赶制订单竟然还需要“找关系”。 黎刚是沙河档口服装老板,日常只销售对接客户,服装加工环节则外发给城中村制衣厂完成。最近,他的客户下了几千件女装订单,他准备将这笔订单外发给城中村制衣厂完成。可是,问了“一圈”过去的供应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这笔订单竟然没有合适的加工厂愿意接单。原来,城中村内制衣厂几乎都在赶制各自的订单,这时候已经到了加工厂一年一度的订单旺季。 ▲桥南新街招工现场 (第一财经记者吴绵强摄) 近两个月来,第一财经记者深入广州市海珠区、番禺区等多个制衣厂聚集的城中村调查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城中村制衣厂的旺季来得略微迟了些,眼下很多制衣厂加工订单生意火爆,而让大家颇为发愁的是熟练工人难招。“我们最近有很多订单,但现在就是工人难招,无论是简单的款式,还是复杂的款式,工人都普遍难招。工价高也招不到人,主要是人少了很多。”在大塘开设制衣厂的老板程先生说。 工人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中村内制衣厂的梯次转移,很多工厂搬迁到了外地乃至湖北地区。“订单过去了,工人也就过去了。”程先生说。 加工厂“爆单”了 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高度发达,庞大的服装供应链环节主要分为3个方面,上游布料销售,中游制衣生产,下游成衣销售。受中大纺织城外溢的影响,广州市海珠区、番禺区等地的城中村服装产业基本发展于2000左右,从海珠区凤阳街道到瑞宝街道、江海街道(如大塘)和华洲街道,再到番禺区洛浦、南村镇等地城中村,服装制衣厂、手摇绣花厂、专业裁床厂、烫钻烧花……制衣行业需要的所有工序,在这些村内都能实现。 一件衣服的生产制作,需要经过原料裁片(将布料裁剪成型)、加工生产(车工缝制),以及尾部(剪线头、褶皱熨烫,打包)处理等环节和工序。作为服装销售行业老板,黎刚在广州城中村并无工厂,旗下只有裁片和尾部处理工人,中间的加工生产环节,则需要城中村制衣厂完成,并支付一定的加工费。 无奈,黎刚只有求助自己关系特别好的一位做“加工单”的老乡,将制衣订单派发给他,并允诺在原有订单每件衣服的市场价之上再额外加价2元,对方才将他的订单“插队”提前生产。 在大塘村开制衣厂的湖北荆州人余老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春节以来,2个多月里,城中村制衣厂的订单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往年春节后开年来都是旺季,但今年旺季来得有点迟,直到3月中旬以来,生意才逐渐好起来。” “今年开年来都没什么生意,但是4月份确实是服装加工厂订单‘爆了’。跟往年的行情是相反的。”余老板说,往年正月份以来订单生意会非常火爆,进入四五月份就跌落下去了,但这个月就硬是爆单了。 余老板在广州城中村开制衣厂长达十余年,长期做内贸,过去做淘宝生意,在竞争激烈之后,他前两年开始做拼多多、抖音商城以及广州服装批发专业市场批发货等方面的订单。余老板的厂房有五六百平方,平常有二三十名工人,每天生产1000多件衣服,“现在基本是满负荷状态运转,一天可以生产2000多件衣服。 余老板说,往年春节过来之后,客户一来下单都是上万件起,比如2万多件,但今年正月份过来开工的时候,对方只下了7000多件订单,“我们今年做完这批订单之后,给客户打电话询问为何还不下订单?大家普遍反映市场销量不高,可以‘再等等’,这一等就到了3月中旬,随后订单一下子就‘爆’了。” 地处康鹭片区的制衣厂张老板也表示,“现在厂里订单比较稳定,基本不差活。” “以前从来不愁没加工厂,今年档口老板的订单四处找加工厂发加工。”黎刚说。 4月20日,在大塘地铁站附近的上涌桥边,十几名档口老板们坐在电瓶车上,一字排开,大家都准备发“加工单”给制衣厂,等待工厂过来询价。老李是沙河档口老板,他的电瓶车头篮子里,放了两件女装裙子,正在等待制衣厂过来接单询价。老李现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这里都是发加工单的,今天有大几百件衣服需要做出来,一上午没等到加工厂过来接单。现在不好搞,加钱也得‘排班’进去。” “现在制衣加工厂老板基本坐在家里,订单自动找上门,价格都可以商量,毕竟双方对加工单的款式和制作复杂程度都非常清楚,价格在彼此心中都有一杆秤,无非是在市场行情之上每件多加几块钱。”黎刚说,目前找加工厂难找的原因是,服装毛利率本就不高,很多档口老板也不太愿意加太多钱,否则订单的毛利都无法覆盖掉加工的工钱。 多位制衣行业人士认为,加工厂订单突然好起来并不是因为服装市场销售火爆,“其实订单量与往年相比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与供应链环节的产能减少有关。” 上述制衣行业人士则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春节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州天气依然很冷,服装换季并未那么快,春装、夏装销售未能像往年一样那么迅速上市;其二是受康鹭等片区城中村服装产业梯次转移等因素影响,制衣厂和制衣工人大量回流到内地省份,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有熟练制衣工人的加工厂目前还是很少。 熟工难招 多数广州城中村制衣厂老板表示,现在是订单旺季,货源比平常多,加工厂的制衣工人数量却并不多,反而出现了减少。“比如过去有1万个工人分散在城中村大大小小的制衣厂,但是可能只有六七千人了,整整少了三四千人。这就导致剩下的制衣厂活干不过来。”黎刚说。 “你看看这条街上,现在招工的制衣厂老板,比找工作的工人还多。”4月20日上午,在桥南新街上,老董一边用捏着点燃香烟的手指向前方人群,一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制衣厂老板董师傅给制衣女工介绍衣服款式 (第一财经记者吴绵强摄) 当天正值周六休息日,桥南新街上却是人群拥挤,狭窄的道路两旁被骑电瓶车的老板们占据,大家坐在车上一字排开,车篮里放着招工纸牌以及衣服款式,等待制衣工过来询价。中间来往的运衣服的车,以及过往的电瓶车和行人交汇,车或者人多站一会儿就会出现堵车。 老董是湖北天门人,在大塘开设制衣小作坊企业已经十几年了,厂里大概有90平米左右,日常承接广州十三行的“档口货”订单,“厂里有我和老婆、儿子,我们是主要工人劳力,在日常生意好需要招几名熟练车位工(缝制)人。”老董告诉记者,手头的这款衣服边线需要车位工缝制,早上招了一个工人回去,但是做了几件之后,发现对方做得并不好,遂索性结工钱辞掉对方,现在又跑到桥南新街招工人。 同样需要招熟练工人的制衣厂老板彭先生,他在城中村里开了一个几百平米的小作坊企业,每天可以做几百至上千件服装加工订单。 “现在加工订单生意好,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需要再招2个专业熟练工人,以承接更多的订单。”彭师傅说,简单的款式厂里自家人都会,需要招熟手,但是现在这样的工人不太好招。 在华洲街道土华村,一家制衣厂老板说,满产的情况下长期工和临时工有100多人,其中长期工达到60%左右,短期工40%左右,“但现在订单量难以提上去,主要是熟练工人难招。” 第一财经记者深入城中村调研发现,当前由于招不到工人,很多制衣厂的产能并未得到有效释放,与此同时还影响订单生产质量。 潘康是大塘村内的一家制衣厂老板,厂房面积超过上千平米,他系一家跨境电商平台的供应商,基本年供应量在上百万件。一年四季,潘康都对熟练工人有着较高的需求。 由于是平台下单模式生产,因此平台下多少件衣服,潘康就要准备相应的原料和工人按期定做。“目前生意不太稳定,每天的订单量时多时少。”潘康说,如果没招到合适的熟练工人,这就会影响生产环节。 潘康现场用手机打开自己的订单管理平台,第一财经记者看到,表格上列示了不同款式、颜色、码数的衣服下单数量,4月7日下单量在1000多件,4月8日下单量在3000多件,而在更早前的4月1日,下单量却高达6000多件。 “如果平均每天维持在3000件订单左右,目前的产能规模和人手也能生产得出来,但订单量突然翻倍,这就有点难以‘应付’。”潘康说,这就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一旦出现“赶货”的情况,做衣质量这块就可能不能够完全保证,这样会影响公司在平台的评级。”潘康说。 转移外地 服装生产本就是一个低附加值产业,主要依托成本领先来提升竞争力。过去30年,中大纺织商圈内的城中村,依靠低价便捷的拿料成本以及周边十三行、沙河市场的庞大货源优势,制衣厂在这里雨后春笋般成长。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中村内制衣厂产业的梯次转移势在必行,这一背景之下,很多人觉得过去的低价生产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特别是过去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现在难以维持。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婷长期关注纺织服装产业,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广州城中村制衣厂内不同产业空间因为区位差异,运转模式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度,康鹭片区属于第一梯队,以小单快反模式为主,主要接的是急单,长则2-3天,短则半天甚至一晚出货,工人以临时雇工为主,工人上手快,工作强度大,工资较高,1.5万元以上的情况非常普遍。 李婷表示,华洲街道龙潭和土华等地属于第二梯度,出货周期相对较长,长则一周以上,短则3-5天,订单规模相对较大,工人一般长期工和临时工都有,但以长期工为主;第三梯队则是番禺区洛浦街道、南村镇等地,它们的生产周期则会更长,长则一个月,短则一个星期,经营规模和订单规模也相对第二梯队要更大,“招工方面,则以长期工为主,达到80%-90%。” “一二三梯队往往代表了工厂和企业的成长路径。很多企业会经历一个从康鹭片区不断外移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小作坊或小工厂,一开始以接小订单为主,之后随着生产能力增强,客户增多,且逐渐稳定,就有了更多的更稳定订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也有了雇佣固定工人的能力和空间。”李婷说。 “制衣工人一般是跟着订单走的,一旦订单越多越稳定,临时工也变成了长期固定工人。”潘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一年来,很多制衣厂搬迁到了其他地方甚至老家湖北,很多人在那里择业,这也是导致城中村制衣工人数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尚无官方数字披露城中村制衣厂数量到底有多少下降以及制衣厂工人减少了多少,不过多数制衣厂老板对记者反映,现在制衣厂外迁到其他地方去了,制衣工少了很多,而熟练且专业的制衣工在城中村内更是很少。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近年来,湖北省内各地市政府以及工信部门抛来服装搬迁落户“橄榄枝”,进行政策以及税收激励,在这一背景下,广州城中村内很多大的制衣厂老板选择了回老家办厂。 黎刚就是去年从康鹭片区搬迁出来,将生产工厂放在了湖北天门老家,“那里场租便宜,人工便宜,订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下派,也比较稳定,只要保证质量和原料,不愁生意。” “开年以后,好多熟练工人在老家择业了并搬过来,毕竟去年就有很多制衣厂搬迁回去了,目前城中村内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不太熟练的工人以及老工人。”老董说。 “广州这边开支较大,房租高、生活成本贵,节奏快,确实太辛苦了。”老董说,这批回老家工作的熟练工是整个城中村制衣厂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的家里有小孩在老家读书,还可以时不时赡养照顾老人,同时生活成本还低。 “城中村制衣工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如果是两夫妻月收入达到2万多。但是这些钱在广州生活也不高,有的要养孩子,还要还房贷,再加上生活开支,一年到头他们也存不了多少钱。”黎刚说,但在老家,哪怕是一个工人月薪5000块,他们也愿意干,而这对制衣厂来说,一个工人每个月节省5000块的人工开支,10个工人就可以节约5万元,一年可以节约60万元。 彭师傅也说,现在城中村内的制衣工人主要是“70后”和“80后”为主,基本没有“90后”和“00后”的工人,“主要制衣工都已四五十岁了,大家体力有时候也不太够,影响生产效率,而现在的年轻人则并不愿意干这行。” “我的孩子已经20岁了,天天吵嘴嚷着要走,不想在这里做衣服,辛苦劳累人,还赚不到钱。”老董说,他自己也很无奈,再干几年,等孩子在广州的新工作站稳脚跟了就准备退休算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7
2024
涨价通知,一天要接好几个!有货难运,纺织外贸遭遇成本交期双重考验! 全球世界航运业正面对“同时发生的危机”:两大航运“动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同时受阻! 全球船舶无法从作为国际物流要塞的两大运河通航,令全球航运陷入混乱。由于水资源短缺问题无法消除,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预计到2025年才能完全解除通航限制。由于中东混乱局势持续,各企业被迫放弃取道埃及苏伊士运河。何时恢复正常尚无法预测。 祸不单行!两大航运“动脉”同时发生危机! 巴拿马运河是从北美东海岸和墨西哥湾向亚洲运输粮食和能源的重要航道。在巴拿马运河采取限航措施后,替代航线是从北美经由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抵达亚洲。然而,2023年10月,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发生冲突,给依赖“苏伊士运河路线”的世界海运业造成沉重打击。 自去年12月中旬起,胡塞组织攻击外国商船的事件时有发生,世界海运公司纷纷取消取道苏伊士运河。冲突加剧的风险增大,目前仍无恢复该航线的眉目。由于两大运河同时发生危机,多数船舶被迫绕道非洲好望角。这可能导致货船数量短缺,运输费用飙升。 由上海至美国东海岸的航线40英尺集装箱运费6652美元,是2023年11月末的2.9倍。新冠疫情蔓延时期,供应链混乱导致40英尺集装箱运费一度高达约1.2万美元。虽然目前运费低于疫情时期的峰值,但海运不畅的风险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由于绕道等因素,2024年集装箱船和油轮平均航行距离将比前一年增长2%。若航海距离增加,则燃料费和用人成本也增加。各海运公司希望发货人承担费用,但随着运输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最终也会给消费者造成影响。 对于希望抑制通胀的各国而言,运费高企也是风险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中东局势恶化导致石油价格上涨15%,2024年至2025年集装箱船运费将增至原来的2.5倍。 根据上海航交所4月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SCFI指数连续四周上扬,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指数上周上涨171.09点至1,940.63点,周涨幅为9.67%。四大远洋航线运价均上涨,其中欧美线涨幅均在10%以上。 一仓难求,提前两周也难定到 这一波涨价潮,出乎很多人意料。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外贸淡季,并不太“淡”。明明就是淡季,怎么就涨价了?部分船司供应紧俏,甚至“一舱难求”? “从青岛港出发,运到南美西部,运费涨得太厉害了,一星期涨了500美金!”一位青岛货运代理商告诉记者。每天,他盯着网上抢舱位,不停刷柜子,一天一个价。有时候订好舱位,航次延期了,再涨价,又要重新订舱。“还是抢不到舱位,全都‘爆舱’了。” 一位义乌货代告诉记者,本来年前是旺季,运费上涨,他的客户惦记着年后再发,可是开年了,价格也没低过。一些头部船司纷纷“开涨”,一天之内,能接到好几个涨价通知。 不过,这次涨价并不是所有航线,主要集中在北美、南美、红海的航线。很多都涨价500-2000美金,部分航线涨幅接近70%。“这涨价速度,有点跟不上节奏。” 受红海事件影响,走欧洲航线的船,还是要绕行非洲好望角,有些航线舱位很紧张,提前两周订5月中旬的柜,也未必订得到。 遭遇成本交期双重考验 在市场高度内卷的背景下,现阶段的纺织行业早已微利运行,哪怕是外贸行业,利润也已下降了很多。海运费用短期内连续上涨,势必会进一步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的刚性成本,压缩利润。 但是另一方面,哪怕利润减少,也比违约赔钱要强,如今因为全球航运两条主要大动脉均受到延阻,市场上可用的舱位本就紧张,哪怕是一天内连续接到好几个涨价通知,只要能把货物及时运到,该加钱还是要加钱。 从长远来看,红海危机还没结束,海外需求在回升,中东又有地缘冲突,综合因素很多。预计运价接下来仍是易涨难跌。最终,这些高昂的运费还是由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埋单,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通货膨胀,继续打击他们的购买力。 (文章来源:大耀纺织)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7
2024
斯凯奇一季度销售额22.5亿美元,中国市场表现如何? 近日,舒适科技公司斯凯奇 SKECHERS(下简称“斯凯奇”)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额同比增长12.5%达22.5亿美元,再度刷新历史最佳纪录,其中,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3.3%。 第一季度,斯凯奇净利润为2.066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同比增长30.4%至1.33美元,毛利率52.5%,营业利润率13.3%。 分渠道来看,直接面向消费者业务增长17.3%至1.226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增长16.5%,美洲地区增长10.5%,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62.4%。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量增长15.5%,平均售价增长1.6%; 批发销售额同比增长9.8%至1.27亿美元,其中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11.5%,亚太地区增长15.3%,美洲地区增长5.9%。批发销售量增长9.9%,平均销售价格持平。 本季度,在所有地区市场都实现了增长。国际业务和美国国内业务分别提升了15.2%、7.8%。 国际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5%。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17%,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分别增长16%和8%。 截止到今年3月31日,包括直营店、加盟店等在内,斯凯奇共有5203家门店。 在中国市场,斯凯奇一季度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销售额为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 斯凯奇中国合伙人,斯凯奇中国、韩国及东南亚首席执行官陈伟利表示,“尽管市场环境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国内整体零售及鞋服行业面临着挑战,但斯凯奇一季度内销售增长所显现出的强劲态势,令我们更为坚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深化在华布局。” 斯凯奇方面还表示,今年继续丰富产品线,推出助力女性瑜伽系列。同时持续聚焦中国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升仓储物流的全面自动化程度。 (文章来源:服装邦)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7
2024
新疆纺织产业对内地的三大影响 新疆一系列针对纺织产业的 大力度优惠政策扶持, 吸引了大量内地纺织企业 前来投资或转移产能。 统计数据显示,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在2014至2022年间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同比增长率高达20%。 近10年间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增长了5.6倍, 其中不乏利华纺织、富丽震纶、 如意纺织、华孚色纺等知名企业的身影。 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不仅推动新疆纺织产业链迅猛发展, 也给内地纺织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疆纺织政策究竟是威胁还是机会? 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我们判断如下: 01 扩张还剩2-3年窗口期,倒逼设备商转战海外 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约510万吨,纺纱产能大约在2200万锭,棉花在疆内的转化率为30%,而自治区下一阶段发展目标是提高到50%。 转化率提高到50%意味着还需新增大约1000万纱锭来消化100万吨棉花,另外大约还新增100万吨涤纶短纤产能。 业界预计新增产能布局将在2-3年内实现,因此新疆纺纱产能扩张大约还剩2-3年窗口期。对于目前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的纺纱成套设备制造商而言,一旦过了这2-3年窗口期,国内市场将基本饱和,这将倒逼他们不得不加强技术升级转战海外市场。 02 内地常规产品承压,倒逼技术和产品升级 新疆的优惠补贴政策极大地降低了疆内纺织企业的成本。业内曾做过测算,就数智世界在新疆生产的常规32支、40支常规棉纱而言,纱线工费成本较内地降低2000元/吨左右。 千万别小看这节省成本,这足以使新疆纺织企业对众多内地纺企形成碾压式优势,内地众多中小企业也因此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如果仅从生产成本上看,内地企业肯定占据劣势地位,因此内地企业必须从提高产品附加值着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也就是说,生产常规产品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应多关注非棉纤维,采用纯纺或多组分混纺,同时采用包芯、包缠、特种规格、色纺、紧赛等多种复合技术,即使仍然生产纯棉系列,也应该往特高支、特粗支、包芯双包芯、低扭矩等差异化的纯棉纱线拓展。 03 加速推动中国纺织业迈入智能制造 投资新疆的纺织企业都因高起点、新模式正发挥高端制造的优势,他们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这一过程,无疑会促进中国纺织业整体加速向智能制造迈进。 04 小结 总而言之,新疆纺织产业政策确实给内地纺织业带来不小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单一的威胁或机遇,而是包含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不仅会加快行业分化,而且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 纵观历史,主动寻求变革的案例凤毛麟角,更多变革动力来源于外部形势压力。内地纺织企业必须要正视新疆产业政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积极寻求自身的转型升级,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来在内地还能存活下来的纺纱厂,大概率是那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企业。 (文章来源:纺友网)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7
2024
春日里的“双向奔赴”,中西部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成果显著 春意正浓,建设正酣。当前,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产业布局在一“转”一“接”的双向奔赴间逐步优化,产业接力成果显著。从中西部纺织服装出口数据来看,中西部20省市地区今年一季度出口合计10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出口增幅2个百分点。 河南省光山县利佳服饰生产车间 从135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了解到,受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在加快。中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边境贸易等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品特色愈发明显。形成了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例如河南信阳息县、淮滨县、光山县服装基地,河南南阳邓州市服装基地,河南新乡服装基地,江西于都县、兴国县服装基地,广西玉林牛仔裤产业基地,湖北仙桃非织造布基地,云南德宏服装制造基地等。 第135届广交会现场 我国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发挥沿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深化国际区域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协调互补的产业新格局,保持我国纺织服装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6
2024
市场被抢!服饰巨头怪员工远距办公!沃尔玛在越南进货500亿 Nike 产品缺乏创新而遭人诟病,执行长John Donahoe 12 日将此归咎于远距工作,称员工远距工作时,很难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Donahoe 受访时,记者提到Nike 缺乏新颖产品的问题,他称:“我们缺少的是Nike 所闻名的大胆、颠覆性创新,当我们回顾过去时,原因相当简单。” 他指出,越南鞋厂在Covid-19 大流行期间被迫关闭,“更重要的是,Nike 员工两年半以来一直远距办公。” “事后看来,事实证明,在Zoom 上确实很难进行大胆的颠覆性创新、开发。我们的团队上一回面对面相聚是在18 个月前,由于意识到这点,公司进行了重组。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极力重建颠覆性创新管道以及迭代创新管道。” Donahoe 称Nike 的创新管道“一如既往地强大”,消费者可以期待每一季都会推出新产品。 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批评Nike 在创新方面落后,并让On Running 和Hoka 等抢走市占。 Nike 去年12 月宣布一项广泛的重组计划,旨在在未来3 年内削减约20 亿美元的成本,并预警未来几季需求疲软,因此下调销售预期。 两个月后Nike 裁员2%,即1500 多人,以便可以投资于跑步、女装类别和Jordan 品牌等成长领域。(此前报道:裁员千余人后,服饰巨头又宣布裁员...) Donahoe 周五坚称,Nike 的市占仍在上升,且是跑步和所有运动领域的主导力量。 沃尔玛购买 70亿美元的越南商品 近日,沃尔玛新供应商开发部门负责人阮德仲表示,2023年销售额将超过6000亿美元,沃尔玛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10,500家超市,业务遍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印度等19个国家。 至于亚洲采购,越南是沃尔玛在东南亚的枢纽之一,拥有约100名员工。 Trong先生表示,越南正在成为采购多种不同产品的主要目的地。 未来几年,“越南制造”商品的出口将呈增长趋势。 此外,越南目前是向全球沃尔玛系统出口最多商品的五国之一,并正在上升至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位。 Trong先生表示,沃尔玛将采购70亿美元的越南商品(约人民币506亿元),主要是电子产品、纺织品和玩具。 (文章来源:纺织面料平台)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6
2024
纺织服装消费深度挖潜,“Z世代”与“银发族”谁更值得期待? 从纺织品、日用品消费,到空调、彩电等耐用品消费,再到住房、汽车等“住、行”消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如今,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总体上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对于行业企业来说,建立领域更加宽广、内容更为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或是激发消费潜能、寻找新增长点的良方。 01 2023年服装消费快速恢复, 你抢到红利了吗? 4月18日,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大会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居民户外运动、聚餐社交意愿明显增强,节假日居民休闲旅游、返乡探亲活动明显增多,带动居民衣着消费快速恢复。2023年,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年大幅提高12.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服装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大幅提升,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客流量较上年明显增多,人们购买服装的意愿明显增强,服装零售量、零售均价较上年均有明显提升。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23年男西装、男衬衫、T恤衫、女装、茄克衫、羊毛衫、女性内衣、运动服、童装、羽绒服、羊绒衫的前十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运动服、女性内衣、羊绒衫前十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分别达到54.9%、47.8%、46.4%。 报告还指出,如今的服装市场呈现消费更加理性、谨慎,情绪价值融入服装设计、营销与体验中,兼具功能性和时尚度,精细化运营推动品牌门店提质增效等特点。 同时,精细化成为品牌及市场运营新特点,尤其是线下业态。部分优质服装品牌积极调整门店扩张战略,谨慎采取大幅降价策略,加大线下渠道精细化运营力度,在门店选址、产品策划、服装陈列、物流供应、会员管理、品牌宣传、运营管理等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积极提高单店盈利水平、降低库存成本风险、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强品牌综合竞争力。 报告提出,如今的服装品牌通过建立体现核心价值的产业链、利用细分场景结合细分功能打造爆款、借助多渠道创新营销方式等,着力塑造核心价值。此外,绿色消费正成为服装消费的重要属性之一,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和消费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例如,在多渠道的营销中,许多品牌将绿色可回收、材料可降解、生产过程零污染等作为卖点,向消费者进行价值传递。而消费者在经历了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多重洗礼下,对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非常关注,并且愿意为之买单。 02 Z世代带动商业模式焕新 提到服装消费趋势,就不得不提如今的消费圈层变化。 “作为消费主力的Z世代,已经占据中国网民总数的28.1%。”和桥机构的首席营销官兼商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晨晨表示,Z世代消费能力强,线上消费能力在2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30.8%,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某视频 APP中泛知识类视频活跃度为60%左右,这些特点使他们更加喜爱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和社交化的消费方式。 伴随着大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以及互联网带来的新消费方式,如今年轻人的消费更青睐于追求更高的性价比,享受悦己带来的快乐和独特体验,喜欢加入社群、建立连接寻求认同,获得参与和互动的情感反馈。与此同时,一系列气候问题,唤醒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持续时尚元素成为全球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 似乎,Z世代正在重写品牌参与规则。一份《全球Z世代消费洞察报告2024》佐证了这一观点。《报告》显示,对于大多数Z世代消费者来说,社交媒体对其购物行为影响最大,这带来了消费渠道的变迁;超四分之一的Z世代受访者强烈同意把钱花在体验上而非产品上,他们对体验式消费的强烈偏好改变了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这种调整,推动了服装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进步,加强了企业对数字化的重视和利用。 结合这个群体追求独特性、拒绝标签化、并不排斥线下消费等特点,可以看到的趋势是,在消费分层与商业创新并存的当下,回归商业本质、进行精细化运营将是重点。 03 银发消费要看“社交关键人”? 客观来看,不同消费者对于品质、价格、便捷性、服务和环保等方面有不同的追求,如今的消费客群越来越呈现细分化趋势。尤其是疫情后,消费者提袋率下降,从而强化了用户线上的习惯,消费增量细分到各个领域。数字消费快速增长、国潮消费迅速崛起、银发消费值得期待等成为服装消费市场的重要特点。 以银发消费为例,品牌们越来越清楚,手握大量财富的60后、70后,也就是50岁以上的消费人群,成为了服装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力量。有数据显示,2022年开始,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养老问题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外加今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聚焦银发经济,更是为久旱的行业下了一场甘霖。未来十年,养老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有媒体将今年视为中国银发经济“黄金十年”的起点,30万亿元的市场潜力亟待挖掘。 掘金银发经济,首先要明确“银发族”群体的特性。一份来自联商网的报道称,银发族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无法自理的高龄老人,他们需要更多关爱与照顾;一类是活力老人,他们有养老金和大把空余时间,喜欢培养兴趣爱好,注重健康与保养。 针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以非织造材料为主的成人失禁用品,其使用场景和概率正在不断攀升,这与婴儿尿片的普遍使用极其相似,方便、舒适、可丢弃、免洗涤等优势凸显,该类产品供应正在逐步迭代,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开始从市场导入期向成长期转化。 图片源于网络 针对活力老人,主打舒适、得体、时尚、风格等的服装服饰产品正在开启新赛道,电商平台的中老年女装增速较为靠前。以足力健为首的中老年鞋子开进了社区商圈,成为超级爆款。男士丝巾/围巾、男士卫衣的消费占比逐步提升。各种兴趣班、舞蹈班等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老年服装、舞蹈鞋、饰品等的业绩增长。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电商平台、自媒体平台搜索“妈妈装”“奶奶装”发现,虽然有相应产品出现,但品牌相对较少、细分化不明确,多元化供应尚未形成。粗略分析可归纳出两点原因,一是银发族对线上平台的使用并不熟稔,主要购买人可能并非本人。如66岁的黄奶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她的妹妹在退休前就一直充当着大家庭的“把关人”,家人虽然分布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但无论是食品、服装鞋帽,还是生活用品、保健品,她总能淘到适合每位亲人的商品;二是银发族的服装消费需要抓住“社交关键人”。例如,深受银发族青睐的形象礼仪、东方舞、民族舞类等兴趣班、社团,其周边产品的购买权往往受机构或社交达人的影响和带动。 04 2024年,服装消费再上新台阶 不只是银发消费,大众消费在关注时尚与潮流的基础上,普遍对功能需求有了进一步提升。例如,近年来,户外防晒服、滑雪服、速干衣、冲锋衣等服装需求大幅增加。消费者买单意愿强烈,带动了产品不断细分,品牌方针对消费痛点的不断修正与带有科技属性的创新研发,进一步满足并扩大了消费市场,进而实现了供需双方的双向奔赴。 以防晒服为例。今年春季刚一回暖,蕉下、蕉内、觅橘以及各大户外品牌、运动品牌的防晒衣、防晒帽、冰丝垂感长裤、冰袖、防晒口罩等便开启了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产品细分远超去年供给水平。 4月18日,波司登品牌更是以一场防晒衣大秀,昭示了其进军防晒服市场的决心,并宣布将推出更时尚的专业防晒衣,打破传统防晒衣的单一形式,更加注重专业防晒功能的研发和时尚色彩版型设计。 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消费品质的“更好更优”,为行业企业指明了方向。优供给促升级,更多精彩,只等你来。 (文章来源:服装邦)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05-06
2024
汉服、马面裙热销,纺织服装企业追着要货 今年,“新中式”成为流量密码。山东曹县马面裙卖“疯”了,今年前两个月销售额近5.5亿元;电商平台上“新中式”服装销量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汉服融入日常穿搭……而这些“新中式”服装面料,七成以上来自柯桥。 这两日,记者走访中国轻纺城市场,各式国风面料琳琅满目,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络绎不绝。不少商家感叹:“订单做不过来,都在加班赶生产。”从小众爱好到爆火“出圈”,“新中式”为何这么火?这把火又能烧多久? 经营户转型“掘金” 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的汉服面料专营区,集聚了上百家经营户。在各个门市部内,马面裙、盘扣外套、刺绣衬衫等样品服装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吸引不少采购商驻足挑选。 在绍兴妍锦纺织门市部内,来自宁波的二级批发商邬女士在挑选马面裙面料,“我家原先做的都是时尚风格,今年跟着市场风向走,想在市场里淘到好的货源。”邬女士说。然而,一连问了几款面料,供货周期都很长。“现在的市场上,爆款意味着断货,工厂订单排长队。”妍锦纺织老板娘施秀华对记者说,她自家的纺织厂订单排得满满当当,部分年前的订单还没做完。 妍锦纺织原先在北联市场做窗帘生意,去年观察到“新中式”的风口,得益于相通的提花技术和生产工艺,开始转换赛道。从一开始的工厂接单,到今年初门市部开业,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支撑起这一快速增长市场半壁江山的,还是市场“元老”。创丹纺织专注于生产国风面料已有10年,有自己的设计团队,面料品类齐全,门市部内挂满了各种传统纹样的织锦缎、绸缎、雪纺等。“之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做汉服、旗袍的商家,如今很多服装企业涌入,将传统国风面料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成‘新中式’,客户群体一下子拓宽了。”老板娘许佳丹说,她自家的纺织厂每天出货三四千米,同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 国风浪潮的崛起绝非偶然,已酝酿多时。始终走在市场趋势前沿的中国轻纺城,早就嗅探到了这股风潮。在两三年前,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推出过多场国风面料主题云展。去年,轻纺城集团在联合市场一楼、二楼拓展出近2000平方米汉服面料专营区,通过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小品种面料市场,形成了较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专营区刚开始只有30余家,如今已有100多家了。”轻纺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专营区外,还有众多专注于做女装面料的经营户在原来产品线中增加国风系列面料。 “破圈”背后的密码 “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足够美”是大多数人的答案。 岁寒三友、云花穿兔、缠枝莲花……众歌纺织最近刚推出的早春新品暗纹提花面料,从取名到纹样、色泽,都透着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学元素。“我们从博物馆和古籍中找灵感,挖掘中国传统纹样,进行二次创作,在突破传统的视觉效果和印象基础上贴近时下消费者审美观。”众歌纺织老板娘万丽丽说。 纹样设计只是第一步,要开发一款国风面料,还得挑选适合的颜色、面料材质,再经过打版、制作样衣,直至上市推广,周期往往长达半年。“我们一般一年只推两到三个系列新品,集中精力把这几款产品做好,宁缺毋滥。”万丽丽说。 兰天是柯桥区引进的“经纬计划”A类创意设计人才,擅长从《山海经》等中国传统故事中提炼灵感,设计国风面料和服装,作品频繁亮相各大时装周。除了做高端定制,他的设计团队还为轻纺城经营户提供设计服务。“今年1到3月,设计服务这块业务量同比增长了50%。”兰天说。 像这样的中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柯桥区通过实施“经纬计划”,已引育金顶奖设计师、金点奖设计师、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等128名。今年央视龙年春晚上,主持人马凡舒的红色国风开场礼服,正是出自柯桥“经纬计划”人才孙瑶之手。 原创的背后还需要工艺加持。眼下大受欢迎的雕龙画凤或千里江山图的马面裙,纹样、颜色复杂,织物组织稍有差错,最终呈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像这款凤凰纹样的面料,我们工厂打版了五六次才成功。”施秀华说。 坚守品质化路线 有一点显而易见的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新中式”服装市场,市场定价混乱、品质良莠不齐、货不对版等乱象已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在“流量”退去之后走得更远,是不少轻纺城经营户正在思考的问题。 “品质是生存的根基。只有坚持做好原创设计,抓牢品质、做强口碑,才能长期生存下去。”在国风服装面料领域浸淫10年的“元老”许佳丹显得格外淡定。 “新人”施秀华也在持续探索品质化路线。“我们的产品主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目前已经有了一支长期合作的设计师团队,接下来将依托自身的优势不断更新产品,找准自己的特色。”施秀华说。 柯桥区政府在全力扶持轻纺城商户的汉服面料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力。3月29日,“衣裳雅韵”2024年汉服新品面料发布秀在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举行,许佳丹和施秀华携30套“新中式”服装亮相。 “接下来,公司将陆续举行发布秀、对接会等活动,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给经营户打造更多推广平台,协助经营户开拓市场和客户。”轻纺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去年以来,轻纺城集团启动“优质经营户回归”行动,以“划行归市”和“专营区”引育为主线,丰富市场业态,优化市场布局,打响专营区的知名度,将小众品类打造成柯桥纺织产业新的增长点。 (文章来源:服装邦)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More
  • 1
  • 2
  • 3
  • 4
  • 5
  • 6
  •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