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潍坊昌邑:纺织产业抱团出海“闯世界”
2025-10-14 14:30:44        阅读数:529

从非洲市场上色彩绚丽的仿蜡印花布,到享誉海外市场的昌邑品牌,再到异国园区里高效运转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潍坊昌邑,一匹匹花色质地优良的纺织产品从这里诞生,漂洋过海,走进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寻常百姓家,讲述着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卖产品”到“树品牌”再到“输模式”的出海故事。


据统计,2025年1-6月,昌邑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额达29.2亿元。其中,纺织服装对非进出口20.6亿元,占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总额的70.5%。137家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企业中,年进出口额超过1亿元的达6家。


产品出海——以“硬核品质”叩开海外市场之门

在华宝纺织同大厂区崭新的印花车间里,斜台印花机正轰鸣运转。一匹匹坯布经过数码精准控制的染色与定型,焕然新生为艳丽繁复的仿蜡印花布。整个流程中,人工干预的身影几乎只出现在上下料环节,自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生产的主旋律。“品质是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华宝纺织同大厂区副总经理黄祖君将目光投向飞速运转的设备群。为了更好锚定广阔的非洲市场,华宝纺织从印染工艺入手,引进20台国内顶尖的斜台印花机,针对性升级压花、压光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工艺创新,使设计的精美图案更能契合非洲大地独特的民族审美。这场由设备革命引领的蜕变,不仅让华宝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更赋予其绿色发展的坚实底气。


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华宝纺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批量引入高效环保的自动化设备。车间内配备的练煮漂一体机整合了练、煮、漂三道工序,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翻倍。而新型台式印花机搭配数字化监控系统,可以使印花图案实现实时采集比对,印染残次品率下降了95%以上,染化料复用效率提升30%,水洗水耗降低15%,真正实现了减排、增效“双赢”。品质的底气还来自于全产业链的自主把控。从“一根丝”到“一匹布”。华宝纺织作为全山东省唯一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纺织印染企业,从苯二甲酸、乙二醇制取涤纶开始,将纺织产业链条延伸到了初端。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使得华宝纺织在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能实现自主把控,有效保障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凭借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华宝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大。


目前,企业年可生产高档纺织印染面料7亿米,年产值突破20亿元,产品出口到俄罗斯、中东、东南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生产的仿蜡印花布更是在非洲市场独占60%份额,成为当地民众日常服饰不可或缺的亮丽元素。华宝纺织凭借硬核品质在海外市场的亮眼表现,并非孤例,而是昌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深耕品质、扬帆出海的有力注脚。


品牌出海——用“东方美学”编织全球消费认同

近年来,随着马面裙出圈、新中式走俏,“国潮风”吹到了海外市场,更是带动传统纺织业转型升级。在昌邑华晨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隆隆的机械声中,一匹匹色彩鲜艳的蜡染布生产下线,等待打包出口,华晨纺织的产品品牌早已在海外尤其是非洲地区有口皆碑。企业缘何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打响品牌?故事要从2005年底说起。彼时,昌邑纺织印染产业已历经多年发展,而父辈创立的“老华晨”却陷入发展瓶颈——依赖中间商供货的模式让企业在市场中步履维艰。现任昌邑华晨集团董事长时岐亭敏锐意识到,单靠价格优势或产品技术已不足以赢得国际客户的信任。拼效率、拼价格的老路已经越走越窄,企业破局突围的关键在于将制造基础升级为品牌力。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标识,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的集中体现。时岐亭深知,品牌要想在海外市场站得住脚,更需要与当地受众建立深度互动。他带着团队跑遍国内市场,又远赴非洲、欧洲调研,敏锐发现终端市场的巨大潜力。


2006年,针对非裔市场的服装品牌I•RASA诞生。为了找到符合非洲消费者偏好的色彩与质感,他们在尼日利亚待了三个月,走访当地市集、部落,从面料研发到款式设计,团队反复打磨,最终让I•RASA的服装以独特的文化融合感打开市场,如今该产品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持续深耕海外市场、让I・RASA品牌在全球站稳脚跟的同时,华晨也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以新的品牌形态延续东方美学的生命力。走进华晨文创工坊,板蓝根染制的靛蓝丝巾、茜草着色的文创茶席、融入现代审美的蜡染挂画琳琅满目……2017年,山东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注天然纺织品与植物染色技术研发。“青云染”品牌应运而生,它成为省内唯一将植物染色与扎染、蜡染技法结合的品牌。这些带着草木清香的作品,不仅销往16个省、100余个县市区,更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成为市级非遗工坊的代表。从I・RASA在海外市场的文化融合,到“青云染”对传统技艺的当代诠释,华晨纺织用“品牌打造”这根丝线,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同。


模式出海——以“生态赋能”重构纺织产业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内纺织品产能迅速扩张,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片激荡的市场洪流中,企业如何突破重围、脱颖而出,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不换赛道,就换跑道。成立于2007年的潍坊华腾印染织造有限公司,最初聚焦于印花、印染纺织品制造,开拓出床上用品、纺织机械、印染助剂等多个领域。在精准了解非洲市场后,2010年,企业从成立乌干达阳光国际物流公司起步,正式“进军”非洲开展贸易。很快,一款款集棉的舒适、蜡染般色泽艳丽的仿蜡染印花布成功在华腾车间出炉,成本比全棉蜡染布降低近一半,物美价廉的优势瞬间成了非洲市场的热销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昌邑的纺织品出海之路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迈向可复制的模式输出——从海外建厂开始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将整套生产管理体系、产业链协同模式与市场运营经验打包输出,为当地纺织业发展提供成熟范本。2013年,企业在乌干达投资建设乌干达阳光地带纺织品有限公司,开设织布厂、印染厂、缝纫厂、绗缝厂,打造从织布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其自有品牌“SUNBELT”在周边国家及西非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产品口碑极佳,获得广泛认可。2025年3月,企业又在坦桑尼亚投资建设了印染厂,建成后将成为坦桑尼亚唯一一家集全套纺织、印染生产线的大型生产企业。在这期间,为了促进外贸服务业发展,企业还在乌干达金甲市注册了具有保税功能的公共海外仓,集产品仓储、物流、批发、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服务100多家企业,该公共海外仓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公共海外仓”。此外还在尼日利亚园区配套建设了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公共海外仓,服务企业达40家。


从最初单一的纺织印染企业,到现在集印染织造、污水处理、化工产业、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于一体化的现代化集团公司。“截至目前,床垫、仿蜡染布和雨布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所在国的20%、30%、70%以上,去年企业总产值达到6亿余元。”潍坊华腾印染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孙钦勇介绍,“此外,我们还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共建了东非(乌干达)国际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技能人员培训、留学生招收、师资培训等项目,培育本土化人才,让中华文化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以自主研发的精仿蜡染布为先锋,通过现代化物流和海外建厂的战略布局,华腾掀起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国际商贸之旅,目前已辐射非洲20余个国家6亿人口,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了可借鉴的“生态赋能”模式。



(文章来源:大众网)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info@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