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出口微增,智造提速!上半年针织行业彰显发展韧性
2025-08-12 09:42:09        阅读数:235

2025年上半年,我国针织行业在复杂多变形势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中国针织工业协会8月6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出口实现1.26%的小幅增长,针织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38%,占服装总产量比重提升至69.25%的历史高位。《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发现,在“科技赋能、文化引领、绿色转型”的发展理念指引下,针织这一“传统”产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科技赋能“智造”构筑新优势

在位于江苏无锡的红豆集团5G智能工厂,数字孪生系统正实时优化着生产线运行参数。通过智能化改造,该厂新品研发周期缩短40%,不良品率控制在0.3%以下。“智能制造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重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周宏江介绍,上半年企业产能提升30%的同时,能耗降低12%。更令人振奋的是,该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从传统大批量生产向柔性定制的转型,小批量订单响应时间缩短60%,为开拓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转型正在针织行业加速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针织行业数字化改造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东部地区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强度最大,平均每家企业投入达850万元;中部地区增速最快,同比增长达55%。都市丽人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柔护”无感内衣系列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推动其智能制造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2%。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调研显示,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8.7%,绿色工厂认证企业数量增加15%。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创新驱动特征日益明显。

“双碳目标正倒逼企业创新。”业内人士指出。华孚时尚安徽工厂通过光伏发电和再生纤维追溯系统,已实现染色环节零碳排。这种绿色转型不仅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更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新动能。互太纺织研发的医用经编疝气补片通过FDA认证,上半年出口增长52%。在浙江绍兴,一批中小企业通过共享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平均生产成本降低12%,交货周期缩短25%。

市场变化多元化战略见成效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针织产品出口508.53亿美元,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实现1.26%的增长。值得关注的是,4月起东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我国针织产品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达92.19亿美元。浙江、江苏、山东等主要出口省份保持6%以上增速,湖北更实现42.32%的爆发式增长。深入分析发现,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35%,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




“多元化战略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风险。”福建七匹狼生产总监陈志明表示,其针对RCEP市场开发的定制化POLO衫,实现72小时快速交付,带动越南市场份额提升15%。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市场受关税影响下降0.38%,但欧盟市场增长10.75%,日本市场增长4.17%,智利、巴西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电商成为新增长点,上半年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的针织产品增长28%,其中独立站模式增长尤为迅速,增速达45%。




内销市场同样呈现结构性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限额以上服装针纺品类零售额7426亿元,同比增长3.1%。功能性产品成为新增长点,京东平台“智能温控”“抗菌防臭”等关键词搜索量激增85%。健盛集团“银离子抗菌”系列袜品销售额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46%。线下渠道也在加速转型,银泰百货数据显示,配备智能试衣镜的门店,针织品销售额平均提升18%。在三、四线城市,社区团购渠道的针织品销量增长32%,显示出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多点开花细分领域蕴新机

走进北京西单大悦城李宁旗舰店,融合敦煌飞天元素的国潮系列卫衣成为今夏爆款。据该店店长介绍,这款卫衣6月销量达2.1万件,创下门店单品月销纪录。这一热销现象印证了国潮消费的新趋势。李宁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国潮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4.7%,占总营收的17.9%。


“消费者追求的是科技、文化与环保的三重体验。”业内专家认为,这种需求变化推动企业加速创新。中国商业联合会消费大数据中心通过对全国50个重点商场的调研发现,具有文化IP联名的针织产品溢价空间达到30%-50%,复购率比普通产品高出20个百分点。




不独李宁国潮因“文化”走俏,更多国产品牌因“科技”“绿色”等关键词而受到市场欢迎。比如,安踏“呼吸科技”系列采用专利3D立体编织技术,显著提升汗液蒸发效率。据行业分析,该系列2025年销售额有望实现35%增长(2023年实际增长28%)。爱慕股份“绿色内衣”系列截至2024年6月销量达380万件,公司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万件。根据2023年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报告,该系列采用海藻纤维等环保材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较传统产品降低40%,并参与制定中国纺织行业首部碳足迹标准。


细分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针织衬衫出口增长18.45%,起绒织物增长11.07%。在运动休闲领域,专业瑜伽服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25%;防晒衣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上半年销量达3200万件,创历史新高。这些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下半年,行业发展仍面临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挑战。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分析指出,我国完整的供应链、柔性制造能力和智能化优势依然显著。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功能性运动服饰等细分领域有望保持增长。业内人士表示,从文化创意赋能到智能制造升级,中国针织业已走出传统发展模式,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info@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