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服首登人民大会堂,青年委员以传统服饰诠释文化自信
2025-07-22 14:13:06        阅读数:230

北京人民大会堂,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数位青年委员身着明制汉服步入会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级官方会议中公开穿着传统服饰的汉族代表。




自1949年全国青联成立以来,人民大会堂的正式会议场合中,各民族代表均以本民族服饰参会,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委员常年身着传统袍服、头饰,唯独汉族代表的服饰“隐形缺席”。青年委员选择穿着汉服出席,“不仅是服饰的选择,更是一场文化宣言。”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即将突破300亿元,抖音平台“汉服”话题播放量达1200亿次。近年来,从《国家宝藏》等传统文化类节目持续占据收视高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以汉服为载体,创造单期播放量超50亿次的传播奇迹。青年委员的选择,正是这一文化趋势的延续与深化。汉服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服饰重构汉族的文化身份认同。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融合指明方向。汉服爱好者在近二十年里组建形成了“同袍”社群,他们自发研究古籍、复原形制、举办雅集,将汉服转变为承载文化记忆的载体。随着B站、抖音等新媒体的崛起,汉服以国潮标签进入大众视野,逐渐从小众爱好发展为拥有千万参与者的文化现象。今天,它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



《左传》有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具象化呈现。当藏袍、蒙古袍可以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汉服为何不可?


随着00后、10后成为社会主流,汉服或将从“文化现象”进化为“生活常态”,正如和服之于日本、韩服之于韩国,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识。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info@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