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器人给纺织智造带来什么?
2025-07-01 14:16:18        阅读数:220

在春晚上扭秧歌,在会议上提供迎宾、交流、主持等服务,参加马拉松和格斗比赛……今年以来,机器人频频出圈,备受瞩目。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14.9万套和260.4万套,同比分别增长26%和20%。   随着众多机器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速具身智能场景落地,机器人通过多模态感知、自主行动与决策,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完成复杂任务。    在纺织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器换人 提高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机器人化制造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的新趋势。目前,机器人在一些纺织生产环节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例如在纺纱环节,落纱机器人能替代细纱工序人工落纱,可实现满纱的自动收集、空管的自动插管,有效降低落纱人员劳动强度,显著减少细纱车间的落纱用工;络筒换筒机器人可自动更换纸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宝智能”)是较早开展相关研发的纺机企业,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纺织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解决方案。


松宝智能自主开发的S9系列智能落纱机器人在2010年推向市场,历经10多年的市场实践,助力全球数百家纺纱企业实现了细纱工序的效率提升,得到了一致认可与好评。    在招工难用工贵的行业背景下,松宝智能为纺纱企业研发了TFM22络筒托盘式自动供料系统,可代替人工找头和投纱,实现管纱上料、提升、分向、找头、输送和生头的全流程工序自动化,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显著减少操作用工,为纺纱企业创造价值。TFM22络筒托盘式自动供料系统省人省工,可节省人工50%-75%;改造方便,适用多种机型和多个品种;好用便捷,在线不停机维修保养单锭,具备输送计数检测、自调整变换道、单锭自复位等功能,可在线检测,复合算法进行小纱、空管、异物高效识别剔除,具有平纱、氨纶纱品种一键切换功能,保留纱库,轻松处理小纱。


此外,深圳市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埃智能”)研发的自络投纱机器人在限流仓等位置采用视觉检测,误判率减少了40%,大幅提高了效率。同时,微埃智能还利用已有技术,拓展研发纺纱相关上下游工序的不同纺织机器人,并植入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整体解决纺织行业的缺工问题和数字化转型问题。


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自主导航式智能移动机器人,基于激光、视觉等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先进技术,精准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实现自主导航、自主避障、智能集群调度。




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巡·织检机器人和智巡·倍捻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巡检,大幅降低人为误差,提高织造环节的产品稳定性。致景科技利用视觉AI大模型、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实体,让巡检机器人在织造环境中的感知、行动、认知和交互能力深度融合,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织机和倍捻机上的常见问题,以具身智能应用让巡检更加智慧。


技术突破 疏通堵点

 要实现纺织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目前仍存在一些堵点。例如,纺纱工序全面智能化,需解决“两断”难题,即纺纱全流程自动化的断点(自动接头问题)与高车速下纤维流的断点(细纱断头问题)。而解决两断难题的关键在于:细纱机器人接头技术。小小一根细纱断头,蕴含着机器人技术的重大挑战。




可喜的是,由东华大学、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项目,攻克了环锭纺细纱机接头难题,补全了纺纱全流程自动化断点,突破了纺纱行业向智能化新模式发展的瓶颈问题。


项目从细纱柔性体机器人的灵巧操作、精准作业、多机协同出发,通过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的重大技术创新,攻克了机器人接头柔顺作业的自学习智能控制技术、自导航细纱接头机器人自主移动控制技术,发明了高速纺纱新型锭子结构与细纱机组件,构建了云边融合的细纱装备群与细纱接头机器人协同智能系统。项目创新开发的巡游式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接头时间、接头成功率和规模看台率三大核心指标均优于国际同类轨道式接头机器人。


项目成果在四家企业进行应用示范,形成了多应用场景、高作业柔性、高投入产出比的应用优势,近三年经济效益提升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人机协作 创新模式

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将遍布纺织各工序,人机协作将成为纺织生产的重要模式。为了实现这一远景,越来越多的纺机企业加入到相关研发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以泽近日携团队到访江苏格罗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罗瑞”),就“纺织全流程智能搬运机器人”项目展开深度技术研讨与合作洽谈。此前,孙以泽院士团队专程赴无锡一棉集团进行实地调研,深入考察纺织工厂的生产动线与物流痛点,为项目研发奠定场景化基础。    孙以泽表示,纺织行业智能化转型需要全流程解决方案,智能搬运机器人是打通纺纱—织造—仓储闭环的关键一环。无锡一棉的产线布局和实际需求为技术研发锚定了方向,而格罗瑞的技术积累与行业资源,将为项目落地提供重要支撑。


格罗瑞董事长葛陈鹏表示,项目研发初期,团队已结合无锡一棉集团的实际场景进行了多轮模拟测试。通过整合院士团队的前沿理论、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端需求,项目有望实现纺织物流效率提升30%以上,转运人力成本降低90%。根据规划,无锡一棉集团将作为项目首个示范工厂,全面部署智能搬运机器人系统,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无人化。


近日,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坦股份”)与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合作,成立纺织机器人智能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创新中心”)。


联合创新中心以“技术攻关+产业赋能”为核心使命,聚焦研发高技能型、人工替代型智能装备,着力突破纺织行业自动化瓶颈,降低对传统人工依赖,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此外,该中心还将整合产学研多方资源,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化升级样板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范例。


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精准对接纺织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直击劳动力成本上升、技能人才断层、传统生产模式效率瓶颈等核心问题。通过研发高技能型机器人、人工替代智能装备及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纺织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产品一致性,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重塑市场竞争力。在产业层面,联合创新中心将通过打造标杆示范项目、推动设备接口标准化、构建智能装备生态链等举措,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加速全产业链协同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info@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