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棉业发展年会圆桌论坛召开,本次论坛以“大变局下涉棉企业的挑战、机遇与应对策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棉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的代表参会。论坛围绕产能转移、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等焦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从新疆棉花的战略地位、2024年的新疆棉花发展成就、2024年主要工作以及2025年的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高度评价新疆棉花产业在保障全国棉花供给安全、推动疆内脱贫致富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指出该产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油料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新疆棉花产业在产量提升、质量优化及下游产业链延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指出,2024年新疆自治区通过精准施策,持续推动棉花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棉花、纺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并运用科技创新实现棉种突破,加速推进采棉机等关键设备国产替代,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多措并举不断赋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2025年将科学规划新疆植棉面积,继续通过完善目标价格政策,加大棉花优良品种推广,加强棉花产供储加销体系以及产业平台建设,开展“新疆棉花”公共品牌建设等举措来加快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全面提升新疆棉花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中纺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鸣洪强调企业需坚持“理念先行”战略,筑牢"先做强后做大"的战略根基。他指出,"做强"需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将风控嵌入业务全流程,通过经验复制与智能风控双轮驱动,实现企业的螺旋式上升。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棉纱进口影响,他指出市场已提前部分消化关税冲击,并通过历史数据回溯、当下形势以及美棉替代性等多方面分析了本轮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进口的影响。针对新疆纺织业崛起对贸易商的冲击,陈鸣洪坦言全产业链企业需辩证看待利空与利多,纺织产能向新疆转移对内地贸易存在一定利空。目前传统基差贸易空间收缩导致利润收窄,竞争激烈之下产业破局仍显艰难,对此陈总提出多条产业环节可参考建议。最后关于棉价走势,他认为短期受宏观政策主导,中期或随种植季天气波动放大,长期需关注全球供需重构与内需潜力释放。
上海数智世界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一方表示数智世界是一家以生产为核心的制造型企业,经营理念为赚取稳定的加工利润。公司采用看跌期权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来进行风控,规避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从而锁定加工利润。通过“产业+科技+金融”式的规模降低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企业立足新疆,生产原料全部为新疆棉,由于目前进口棉和新疆棉市场已互相独立,他认为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经营基本不产生影响,对整个棉纺产业的影响主要是市场结构的改变。使用新疆棉的产品不出口至美国但可以出口至其他国家,且中国市场内部消化新疆棉制品后,会压缩进口其他国家产品的需求,促使其他国家的产品转而出口至欧美中东等国家。针对新疆及中国棉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刘一方以企业扎根新疆多年的实践,描绘出中国纺织业结构性变革蓝图。他指出,新疆正经历从"人力密集型"向"能源密集型"的历史性跨越,并构建起"从棉田到面料"的全产业链生态。他提出未来新疆和内地"刚柔分治"发展的产业新范式:新疆聚焦标准化刚性生产,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实现极致性价比;内地则适合柔性生产,做个性化小单产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关于基差贸易“内卷”导致收益过低问题,刘一方表示一定是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创新来破局。行情上,短期内维持震荡走势,未来则仍有上涨空间。
常州科腾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华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策略应当始终秉持“稳字当头”。在弱周期下需严守价格风险与信用风险双底线,待机遇窗口期来临再谋进一步发展。谈及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的影响,陆建华表示上一轮贸易摩擦具有突发性特征,企业多采用回购方式来处理已购美棉。而今年国家制定政策设有缓冲期,企业提前也形成一定预期,并制定了相应预案,对贸易企业而言整体影响较为有限。对于新疆纺织工业发展,陆建华指出其具有必然性和可持续性。对于贸易企业而言,应当寻求创新突破,借助产能转移,进一步拓展经营空间。关于如何在基差交易中破局,他表示若将基差贸易视为一种产品,如今该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已致使众多企业难以盈利。企业需强化研发创新,策略创新,以及为客户做定制化服务的创新,以此规避基差交易内卷困境。
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爽分享了银丰集团的风控事例,并对企业如何解决团队经验不足、认知提升不足等问题给出措施建议。对于银丰成功多方位拓展业务的经验,他表示银丰集团较好的信用、其业务公司较强的互补性和高效规范的业务模式是促进公司业务增长的中坚力量。针对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他强调当前特朗普政府关税压力仍未消退,贸易摩擦存在进一步升级可能,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加剧。同时他还分析了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并与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影响进行了对比。谈及新疆纺织发展对内地的影响,刘爽通过银丰企业进行了实例说明,认为受内外因素制约旗下纱厂转型面临现实阻力。但他指出,我国纺织业形成的沿海、中部、新疆区域梯度布局,叠加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既延长了产业生命周期,也为纺织业向永续产业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基差贸易利润收窄问题,刘爽提出"剩者为王"观点,认为随着低效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利润困境将得到缓解,活下来的企业将迎来新周期红利。
在经营策略和规避风险问题上,上海海证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驰介绍,其公司的初衷是如何使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机制。公司基差贸易以含权贸易为主,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越发成熟,开展了将基差交易深度融合到跨期套利的交易中的风险管理新范式,并根据行情的波动不断创新优化风险管理方案。就当下美国关税政策而言,马驰表示进口棉和国内棉花的逻辑性和相关性割裂加重,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相关涉棉企业的经营风险,进口棉贸易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新疆棉纺行业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地位愈发重要,就地转化率提高未来可能会影响棉花贸易。关于如何在内卷的基差交易中破局,马驰表示基差贸易发展迅速,目前市场到达瓶颈期,未来基差交易应向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如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对行业发展的建议方面,马驰表示首先要做好要风险管理,其次是要用好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第三是要顺应科技发展,用好人工智能。行情上他认为短期内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维持震荡区间的概率较大;中远期若消费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生效,则可能相对乐观。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