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充满科技感的巨幅屏幕悬挂于T台正中央,将T台纵向分为两半。模特从T台一侧走到另一侧,犹如置身在蔚蓝色浩瀚宇宙中……当科技感、未来感与纤维时尚交融,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指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东华大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昆集团”)联合主办。
30种创新纤维品种入选
从功能性纤维对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到智能纤维与人体微生态的链接;从深海防腐纤维的极限突破,到可编程温感面料对四季概念的消解……纤维材料正在跨越不同行业的界限,为航天、医疗、建筑等多个领域带来无限可能。
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发布会以“质尚与致远”为主题,通过纤·境界、纤·破界、纤·跨界、纤·无界四大篇章,发布了八大类、30种入选纤维,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趋势指引。
在纤·境界篇章中,舒感纤维和柔弹纤维两类、10种纤维入选。这些纤维融合了多组分复合、热湿舒适调控、异味消除、超细旦异形、超仿真等先进技术,能赋予衣物优异的质感。
在纤・破界篇章中,抗紫外纤维和保暖纤维两类、8种纤维入选。这些纤维的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合实现升级,纤维截面包括十字、“8”字、中空、毛毛虫型,性能涵盖吸湿速干、抗紫外线、防透、抑菌除臭、蓄热锁温、持续凉感……
在纤・跨界篇章中,防护用阻燃纤维和产业用纤维两类、6种纤维入选。这些纤维具备阻燃抗熔滴、高模量、高强型、超高分子量等特性。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HM50E高强高模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入选纤・跨界篇章的“产业用纤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纤维兼具高模量和高强度。其模量比T800级碳纤维高30%;强度与T800级碳纤维基本一致,优异的强度更有利于轻量化。该产品能够满足新一代重大复合材料对碳纤维材料性能均衡化提升的要求,可用于无人机、航空航天等领域,未来应用市场广阔。
在纤·无界篇章中,绿色纤维和低温热粘合纤维两类、6种纤维入选。这些纤维锚定原料绿色、后道加工低碳目标,构建循环闭环,给纤维植入绿色基因。生物基呋喃、二氧化碳基、循环再利用、低温复合……一系列技术创新应用,践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低碳易染生物基呋喃聚酯纤维由桐昆集团旗下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研发,入选纤·无界篇章的“绿色纤维”。据桐昆集团市场部副经理陈超介绍,该纤维以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为原料,生物基含量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减少对石化资源的消耗,有利于节能减排。纤维还具有低温易染的优点,上染率高,能够减少后道染整工艺的能耗,可适用于运动服、时装、户外服、童装、家居类等领域。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王华平介绍,此次发布的主题,聚焦纤维的品质与功能,追求极致性能与舒适体验;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生物基纤维、循环再生纤维的应用。通过碳捕捉技术、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等手段,纤维行业正在向低碳、环保方向迈进,展现了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中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主题为“智享·协创”的2025/2026中国纱线流行趋势,甄选出40项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产品。新一届纱线流行趋势突出智能制造与AI技术在纺纱领域的应用,探索高性能面料与生物基材料的创新。
大秀彰显“国潮+科技”东方美
充满未来主义的AI(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瞬间呈现在环形舞台上,织物随体温与光线流转,演绎“第二层皮肤”科技诗意……本次发布会的走秀环节,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李薇负责。她发布了具有东方气韵的时尚秀“李薇·东方新美学”。大秀分为上、下两个篇章,模特身穿礼服亮相,高级定制廓形演绎出纤维材料多元表现力。设计师运用具有东方审美的剪裁,使礼服展现出精致细节,还大量运用多种非遗手工艺,并将中国哲学思想融入到近30套秀服中,充分展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并融合科技创新、国际时尚潮流的“东方秀场”。
设计师还运用桐昆集团的纤维新材料制成的面料,制作了本次发布的高定服装,包括“绒柔丝”仿真纤维、“绿源丝”等。其中,桐昆集团“绿源丝”采用阳离子与原液着色技术混纤而成,能从源头减少染色对环境的影响。
铁人三项世界冠军苗浩携爱人压轴登场,更是彰显了创新纤维在运动和户外服饰领域的应用潜力。
苗浩表示:“在运动领域,功能性纤维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吸湿速干纤维面料能够快速吸收并排出汗水,减少衣服的重量,帮助我们在训练或比赛中保持皮肤干爽,更快恢复舒适感;柔弹纤维能让面料具有出色的弹性和贴合性,让我们能自由舒展身体,并减少额外的阻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跨界不是终点,无界才是未来。”李薇强调,最先锋的科技,往往需要文化、艺术、设计等柔软的方式去呈现,纤维“黑科技”不断涌现,纤维正在从纺织基底跃升为文化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桐昆集团和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合作的第5年。
5年来,桐昆集团有很多收获。桐昆集团执行总裁李圣军介绍:“化纤行业主体众多,分布在不同地区。通过合作,深化了我们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协同,也深化了我们与终端的合作。以前,我们更多地关注涤纶和化纤领域,但现在,我们与产业链企业的协同增强。纤维是上游产品,但现在我们逐渐把纤维展示到终端和消费者面前。”
合作还推动了桐昆集团自身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李圣军介绍:“桐昆集团积极参与到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中。每年,桐昆集团有多款产品入选。这些入选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通过参与其中,桐昆集团的品牌得到升级。通过产业链协同,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讲述“中国纤维发展故事”
一根小小的纤维背后,彰显的既有科技硬实力,又有文化软实力。
今年是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走过的第14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自2012年发布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掘国内高技术纤维产品,通过原料端的趋势分析与解读,将纤维的最新技术、多元应用及前沿趋势传递给下游客户,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中国纤维方案”。
14年来,各种各样富有科技含量的创新纤维,从纤维企业走进了消费者的衣柜,彰显了“纤维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与内涵。
比如,通过纤维材料的不断创新,纳米科技、智能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入共聚改性、共混改性、成型技术等纤维技术,消费者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高,包括夏天的防紫外线服、“三合一”羽绒服。就连一些此前只存在于科幻片当中的“智能响应服装”“生物医学功能产品”等,也正在变为现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影响力,提升消费者对中国纤维和企业的认知度,培育纤维品牌,发挥纤维品牌在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中的增值作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表示:“在我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每一根纤维都承载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技术革新正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技术向善的本质,在于构建共生生态:以纤维为媒,实现从基础研发到终端消费的价值链接;以创新为桥,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通道;以绿色为基,重塑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全生命周期。这既是行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中国纤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华平表示:“未来,纤维行业将继续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纤维生产将更加高效、精准,产品性能将不断提升。绿色纤维和循环经济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推动纤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技术创新为骨,以文化内涵为魂,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持续发布,向全球市场展示了中国纤维的发展底气和创新活力,也为全球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样本。《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报告2025/2026》目前已正式出版,也将助力推动中国纤维走向世界。
可以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持续发布,不断向全球纺织市场讲述生动的“中国纤维发展故事”。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