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5500余家,熟练工人超过20万,人年产服装8亿件,年产值近1000亿元。产业要素的集聚使汉川成为了全国集中度最高品类最全、综合加工能力最强的服装产业生产制造加工基地。品牌“穿针” 创新“引线” 织就了汉川服装产业的“繁花” 。
近年来,汉川市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完善的产业要素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打造了一条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汉川与服装的缘分得从19年前讲起。2005年,武汉汉正街大批服装小作坊向外搬迁。汉川与武汉为邻,交通便利。汉川看准时机,规划建设汉正服装工业城,吸引80家来自汉正街的服装加工厂。随着汉正街服装加工小作坊的陆续转移,汉川乘势而上,先后建起浙商产业园、德州科技园、裕华工业园、北河工业园、华中皮草城、华中羽绒服产业园等服装产业园。
然而,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汉川却长期处于产业分工的底端。肖水平坦言,“波司登、雪中飞、蕉下、鸭鸭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服装产品大多产自汉川,虽然我们企业数量多,但绝大多数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从事自产自销、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产品档次不够高,竞争力不强。”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阿里巴巴国家级创业导师沈培新等优秀人才被柔性引进到汉川,与武汉设计师联盟合作,开展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研究。同时,汉川市服装专业园区和企业还建立产业技术培训基地、品牌孵化平台、设计研发平台,从武汉、广州等地高校院所和国际知名企业选聘教师,开展服装设计、JIT、IE等培训,解决产业工人技术不熟、产品质量不稳定、销路不畅等问题。
2021年,中国汉派服饰网红直播基地在汉川浙商产业园成立,计划每年培训孵化千名主播,助力当地服装销售。为摆脱劳动密集型代工的产业定位,汉川服装企业正合力打造公共品牌“汉派荟”,抱团突围。同时部分有实力企业也在尝试打造自有品牌,花灯会、鱼鹤、九连环、铁树王、鑫泰等品牌已经开始叫响市场。
技改升级是汉川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大关键。近年来,汉川市积极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代”,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水平。以际华三五零九、雅利达制衣、名仁纺织、蜀峰线业等为代表的企业累计投资30余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购置国内外先进设备1300多台(套)。智能化技改之后,纱线刺点减少了10倍,生产效率提高了30%,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在湖北雅利达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装检测实验室内,生产经理余楠指着公司新引进的日晒气候试验机说:“这台实验设备能够模拟不同日晒条件下的紫外线强度,检验纺织面料的耐久性和防晒性。”余楠告诉记者,雅利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该实验室,能够对面料、面辅料、成品实施与国标相同的30多项检测。
“过去样品需要寄送至广州或深圳的检测中心,距离远、时间长,个别项目需反复送检,送检周期与生产计划难以匹配,拉高了生产成本。自建实验室后,新的面料和制作好的成衣先在实验室测试再送外检,极大降低了生产周期和试错成本。”余楠表示。该实验室已被汉川市经信局推荐成为湖北省级标准实验室的孵化单位。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看汉川)声明: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稿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华纺链平台进行删除,邮箱地址: pr@huafl.com,非常感谢!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